初冬启序,万物蓄兴。11月18日,濮阳濮耐高温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濮耐股份”)学术交流暨上海研发中心启用仪式圆满落幕。这一重要时刻,不仅标志着濮耐股份在科技创新与全球化布局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更展现出公司作为中国耐火材料头部企业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度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战略雄心。

8时30分,来自国内外知名钢铁企业、顶尖科研院校、权威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部门等近百位重磅嘉宾陆续抵达现场。在简短庄重的氛围中,启用仪式于8时45分准时开始,濮耐股份总裁刘连兵主持仪式并致欢迎辞。他表示,在国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濮耐将具有战略意义的研发中心落户上海,既是践行“创新驱动、跨越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更标志着濮耐打造全球技术中枢、深化产学研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全面落地。

总裁助理兼上海研发中心主任刘诚作主旨发言,他系统阐述了中心的建设背景、功能定位与发展愿景。他指出,上海研发中心是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带中试车间的耐材企业研发中心,集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检测分析、中试验证与成果转化于一体,其落成不仅是濮耐股份技术体系升级的“硬支撑”,更是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生态的“强引擎”。

随后,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薄钧,宁波钢铁副总经理金进文,濮阳县委书记、县长刘锐及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镇长章伟国分别致辞,与会领导对濮耐股份在推动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肯定。各方均表示,上海研发中心的启用,将有力促进耐材产业与钢铁、冶金、新材料等上下游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最后,濮耐股份董事长刘百宽发表讲话。他深情回顾了公司从濮阳起步、走向全国、迈向全球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在全球钢铁工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耐火材料已不再是简单的‘消耗品’,而是决定产线效率、能耗水平乃至碳排放的关键要素。我们必须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技术创新,从‘满足需求’转向‘引领需求’。”他进一步指出,选择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正是看中其人才集聚、信息通达、产业协同的独特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面向未来的“技术策源地”和“行业合作枢纽”。

9时28分,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与缤纷礼花的映衬下,濮耐股份董事长刘百宽,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倪红卫,濮阳县委书记、县长刘锐,上海市宝山区杨行镇镇长章伟国,濮阳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鲍慧华,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薄钧,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进文,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阮小江,濮耐股份党委书记兼监事会主席郭志彦共同手持金剪刀,为濮耐股份上海研发中心剪彩,彩带飘落间,标志着濮耐股份上海研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开启技术创新新征程。

紧接着,嘉宾们参观了一楼展厅与试验检测中心,并围绕技术发展趋势及合作潜力进行交流,共话行业发展新机遇。

上午10时,与会领导与嘉宾移步学术报告厅。首先举行了庄重而务实的校企合作签约与揭牌仪式。在签约仪式上,武汉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国胜与濮耐股份总裁助理刘诚上台签署联合办学协议,敲定人才培养、课程共建等合作事宜;随后,武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倪红卫与濮耐股份董事长刘百宽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倪红卫与刘百宽代表发言时强调,此次校企合作将聚焦绿色低碳材料、高端产品国产化等方向,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精准培养,助力耐火材料高质量发展及新质生产力提升。


随后,活动进入学术报告环节。武汉科技大学先进耐火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李亚伟作了题为《可持续性融合智能化塑造耐火材料未来》的报告,系统阐述了绿色低碳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如何引领耐火材料行业变革;濮耐股份技术中心研究院副院长兼钢包组组长李天清则聚焦钢铁冶炼核心场景,作了题为《绿色低碳长寿命钢包关键技术与智能运维》的报告,深入剖析了钢包服役寿命提升的核心路径与工程实践成果。两场报告既有前沿视野,又紧扣产业实际,生动展现了产学研协同赋能行业进步的蓬勃活力。


上海研发中心的启用,是濮耐股份“创新驱动、跨越发展”战略落地的重要里程碑,既关乎企业自身跃升,更承载着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深远使命。未来,中心将聚焦五大核心:一是攻关“卡脖子”技术,突破高端耐材国产化瓶颈;二是构建开放共享平台,促进行业共性技术进步;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打造耐材顶尖人才摇篮;四是依托“实验室—中试—产业化”全链条产业化能力,孵化国际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五是通过共享检测资源、参与标准制定、承接技术溢出,推动行业协作与标准建设。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濮耐股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全球高温材料引领者的宏伟目标。正如刘百宽所言:“今天的启用不是终点,而是新长征的起点。”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浪潮中,濮耐股份将以上海研发中心为战略支点,撬动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创造走向世界持续贡献耐材力量。